業務咨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medicilon.com.cn
業務咨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咨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全球癌癥免疫療法市場分析報告指出,2021年,該市場的規模將達1193.9億美元。如此大的“蛋糕”使得各大公司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分得一杯羹。那么,哪些公司為此砸入了“重金”呢?答案是……
這兩個月,PD-1/PD-L1抗體連續取得了多個好消息。首個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PD-L1抗體Tecentriq獲批,PD-1抗體Keytruda正式被批準用于NSCLC一線治療,PD-1抗體Opdivo拿下頭頸癌適應癥,且晚期胃癌III期臨床獲得成功,這些消息都再次力證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顛覆性的抗癌效果。
優秀“選手”:PD-1/PD-L1抗體家族
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體家族已經拿下了黑色素瘤、肺癌、腎癌、膀胱癌、頭頸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種類型的適應癥。那么,這些藥物為所屬公司帶來的回報如何呢?
據統計,2015年,BMS的Opdivo全年銷售額為9.42億美元,默沙東的Keytruda同期銷售額為5.66億美元。截止目前,2016年兩款PD-1抗體為兩家公司帶來的收益已遠遠超出2015年。
Opdivo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已達24.64億美元(Q1:7.04億美元;Q2:8.40億美元;Q3:9.20億美元),Keytruda同期累計銷售額為9.19億美元(Q1:2.49億美元;Q2:3.14億美元;Q3:3.56美元)。羅氏Tecentriq(今年5月獲批第一個適應癥)同期銷售額為0.77億瑞士法郎。
整個市場:2021年,規模將達1193.9億美元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 9月發布的全球癌癥免疫療法市場分析報告指出,2021年,該市場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619億美元,增長至1193.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4.0% 。
報告指出,基于類型來說,全球癌癥免疫療法市場可劃分為單克隆抗體、癌癥疫苗、檢查點抑制劑以及免疫調節劑。其中,單克隆抗體部分預計將在2016年癌癥免疫療法市場中占據最大份額。基于適應癥來說,整個市場可被劃分為肺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頭頸部癌,以及其它。未來5<年間,肺癌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最高。
如此龐大的市場引發了國際巨頭的激烈爭奪戰。癌癥免疫療法領域的“大玩家”包括安進(美國)、阿斯利康(英國)、羅氏(瑞士)、拜耳(德國)、BMS(美國)、禮來(美國)、Janssen(比利時)、默沙東(美國)、諾華(瑞士)以及輝瑞(美國)。
“交易熱”持續中,大量公司“砸下重金”
近兩年,生物醫藥領域與免疫療法相關的交易層出不窮。各大公司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希望分得一杯羹,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與同行公司建立合作。那么,哪些公司為此砸下了“重金”呢?今年9月,GEN網站發布了題為“Top 15 Immuno-Oncology Collaborations”報道,匯總了“最貴”的15項交易。
據Tufts Center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稱,有超過130家生物技術公司以及20家制藥公司在開發Immuno-Oncology療法。2015年,合作交易數量已經從2013年的6項,增長至58項。千億級的市場規模引得生物醫藥巨頭們愿意拿出數十億美元與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合作,開發新型癌癥免疫療法。
以下15項“最貴”的合作交易,總價值約為300億美元。截止GEN發稿時(2016年9月12日),今年10億美元+(billion-dollar-plus)的合作已經有7項,2015年這種級別的合作為6項,2014年為4項。
#15. Celgene and Juno Therapeutics
價值:約10億美元,包括約1.5億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5年6月29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和商業化CAR-T和TCR-T技術。
#14. Celgene and Agios Pharmaceuticals
價值:約10億+美元($1 billion-plus),包括2億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6年5月17日
合作內容簡介:基于Agios的細胞代謝研究平臺,合作開發和商業化代謝Immuno-Oncology療法。
#13. Eli Lilly and Innovent Biologics
價值:超過10億美元,包括5600萬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5年10月11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和商業化3個基于PD-1的雙特異性抗體。
#12. Celgene and Sutro Biopharma
價值:超出10億美元+,包括9500萬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4年10月23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多特異性抗體和抗體藥物偶聯物。
#11. Roche and Blueprint Medicines
價值:10.1億美元,包括4500萬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6年3月15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和商業化5種靶向激酶的小分子療法。這些激酶被認為在癌癥免疫療法中非常重要。
#10. Bristol-Myers Squibb (BMS) and CytomX Therapeutics
價值:12.42億美元,包括5000萬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4年5月27日
合作內容簡介:利用CytomX的Probody藥物開發平臺,合作開發和商業化靶向多種靶點的新型免疫療法。
#9. Sanofi and BioNTech
價值:15億+美元,包括6000萬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5>年11月3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和商業化基于mRNA的癌癥免疫療法。
#8. Baxalta and Symphogen
價值:約16億美元<
宣布日期:2016年1月4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Symphogen的早期Immuno-Oncology項目,包括靶向6個未披露的檢查點靶點的新療法。
#7. Baxalta and Precision BioSciences
價值:17億美元,包括1.05億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6年2月25日
合作內容簡介:基于Baxalta的Immuno-Oncology候選產品以及Precision的ARCUS基因編輯平臺開發同種異體CAR-T療法。
#6. Bristol-Myers Squibb (BMS) and Five Prime Therapeutics
價值:17.4億美元,包括3.5億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5年10月15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和商業化Five Prime的集落刺激因子1受體(CSF1R)抗體項目。領先候選產品是癌癥/免疫學化合物cabiralizumab FPA008)。
#5. Sanofi and Regeneron
價值:21.7億美元,包括6.4億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5年7月28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PD-1抑制劑 REGN2810。據悉,REGN2810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4. Celgene and Jounce Therapeutics
價值:26億美元,包括2.25億美元預付款以及3600萬美元股本投資。
宣布日期:2016年7月19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和商業化癌癥免疫療法,包括Jounce的領先候選產品JTX-2011。JTX-2011是一種單克隆抗體,預計今年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3. Merck KGaA and Pfizer
價值:28.5億美元,包括8.95億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4年11月17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和商業化PD-L1檢查點抑制劑MSB0010718C(重命名為avelumab,或稱為PF-06834635)。
#2. Pfizer and Cellectis
價值:28.85億美元,包括8000萬美元預付款
宣布日期:2014年6月18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CAR-T療法。
#1. Merck & Co. and Ablynx
價值:64億美元
宣布日期:2015年7月22日
合作內容簡介:合作開發納米抗體(Nanobodies)。
巨頭腳步停不下來,聯手學術機構也是重要手段
在GEN發布上述榜單的同月底,Bluebird與Medigene又達成了一項價值超10億美元的交易。Bluebird將利用Medigene的TCR平臺開發針對4個未披露靶點的TCR療法。
此外,筆者注意到,10月,Accurexa與StemImmune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基于干細胞的癌癥免疫療法。與之前公布的合作相比,這是癌癥免疫療法的一個新方向。但雙方合作的具體價值并未披露。
盡管,有很多聲音表示,免疫療法領域“太熱”了,但這并未影響巨頭們的布局。除了以上與公司之間的合作模型,與學術機構聯手也是另一重要途徑。本周,羅氏和輝瑞都公布了新的動作。
11月14日,輝瑞宣布與NCI的癌癥研究中心建立合作,評估三種免疫療法候選者,包括avelumab(PF-06834635,一種全人源化抗PD-L1 IgG1單克隆抗體)、PF-04518600(靶向OX40的單抗)以及utomilumab (PF-05082566,靶向CD137的單抗)。11月15日,據多家外媒報道,羅氏建立了一個癌癥免疫療法研究網絡,承諾投資1億美元支持21個學術中心的合作。
現在的免疫療法市場中,BMS、默沙東、羅氏等巨頭占據了領先位置。但就像Keytruda在肺癌適應癥中后來居上一樣,這一市場的發展依然存在著不確定性。是否砸入的錢越多,回報就會越多?是否晚加入的公司,就一定落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