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藥物研發現狀與趨勢
抑郁癥是最常見的精神類疾病之一,在美國每年約有6.7%的成人患有抑郁癥。而抑郁癥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6%,目前已確診的抑郁癥患者達3000萬。有相關機構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
1.抑郁癥的治療
抗抑郁藥是目前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手段,雖然這些藥物并未能完全治愈抑郁癥,但能減輕和消除心情郁悶痛苦、難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維、焦慮或坐立不安等癥狀。據統計,在美國,每10個人(>12歲)就有1個服用過抗抑郁藥,這其中有超過60%的患者服藥時間大于2年,14%的患者服用超過1種抗抑郁藥。
常見的抗抑郁藥主要包括: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5-HT及NE再攝取抑制劑(SNRI)、三環類抗抑郁藥、安非他酮、米氯平以及一些輔助治療。
盡管有很多抗抑郁藥物上市,但僅僅60%-70%的患者對抗抑郁藥有響應,而藥物耐受的患者中10%-30%會出現難治性抑郁癥的癥狀如社會功能和職業能力障礙、體質變弱以及自殺傾向等。
重度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患者對超過兩種的抗抑郁藥無響應,屬于難治性抑郁癥,這對于藥物研發者和心理治療專家都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根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公布的報告,2013年全球抗焦慮和抗抑郁市場達225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下降到182億美元。這主要是由于上市新藥的產品線不多,同時越來越多的仿制藥進入市場。
2.抗抑郁藥產品線
美國藥品研究與制造商協會(PhRMA)列舉了一系列正在進行3期臨床的抗抑郁藥物,其中一些藥物已經上市并努力開拓抗抑郁這一適應癥。例如卡利拉嗪cariprazine(艾爾建)于2015年FDA獲批用于治療成人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和狂躁型抑郁癥(bipolar disorder),廠商希望此藥物能作為MDD的輔助治療用藥。
多個暢銷的抗抑郁藥都已有仿制藥上市,如百憂解(Prozac)、郁樂復(Zoloft)和欣百達(Cymbalta),同時相當少的抗抑郁藥物進入藥物研發后期。然而我們也還是能看到一些抗抑郁藥物的突破,包括艾氯胺酮(Esketamine)和AXS-05(右美沙芬聯合安非他酮)都處于3期臨床試驗階段。
艾氯胺酮(強生)是氯胺酮的異構體,是一種非競爭性和亞型非選擇性活動依賴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能改善抑郁癥的癥狀。艾氯胺酮治療重度抑郁癥(MDD)已獲FDA快速通道認定,研究者正在招募難治性抑郁癥患者進行艾氯胺酮鼻腔內給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
AXS-05是Axsome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的口服右美沙芬聯合安非他酮,用于難治性抑郁癥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同樣處于3期臨床階段。這兩個藥物都具有CNS活性,而且聯用時安非他酮能提高右美沙芬的生物利用度。
另一個處于開發階段的產品是艾爾建公司的Rapastinel(又名GLYX-13),是一種靜脈給藥的新型NMDA受體部分激動劑。Rapastinel將開發為預填充的靜脈注射劑,能在一分鐘內完成注射。今年Rapastinel獲得FDA突破性藥物地位,而其在2014年已獲得FDA快速審批資格。
3.機遇與挑戰
抗抑郁藥物的開發仍然需要眾多研發者的努力與奮斗。抗抑郁藥未來的發展主要包括新型生物制劑的開發以及老藥新用/開拓抗抑郁適應癥。例如,艾爾建公司研發的onabotulinumtoxinA(Botox,肉毒桿菌毒素)用于難治性慢性偏頭痛的治療,目前用于抗抑郁的適應癥正處于2期臨床試驗。
既有的抗抑郁藥尋找新適應癥,是抗抑郁藥的另一發展趨勢。Sprout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氟班色林(flibanserin)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用于治療絕經前婦女性欲低下(HSDD)。這個藥物的核心骨架與SSRI很類似,然而經典的SSRI能提高5-HT的水平,氟班色林則阻斷受體對5-HT的響應。由于其結構類似于SSRI,氟班色林曾被作為產后抑郁的候選藥物。
抗抑郁治療依然面臨很多困難與挑戰。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將更好的幫助患者克服抑郁,重拾健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