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藥收入下滑怎么辦
當前,外資藥企面臨處方藥價格下滑和合規限制雙重壓力,處方藥營收增幅下滑的趨勢難以避免。在市場沒能進入藥品和服務真正分開的良性循環之前,外資藥企將不得不尋找新的增收方式。
外企風險大增
外資藥企面臨的風險包括三個方面。首先,葛蘭素史克事件后,合規壓力劇增,灰色利益鏈條賣藥的模式土崩瓦解。藥企本身也感受到這種模式不可持續,但市場大環境并未完全改變,外資藥企相對本土競爭對手,在合規的限制下面對很大的壓力。
第二,隨著醫?;饓毫υ絹碓酱螅t院藥費控制愈加嚴格,外資藥企銷售額下滑無法避免。
第三,市場一直存在取消原研藥單獨定價的呼吁,早在2011年發改委就取消了19種外資原研藥的單獨定價。在“以藥補醫”的大環境下,醫生傾向于開利潤更高的藥品擴大灰色收入,因此原研藥一直在市場上處于優勢地位。隨著藥品降價的持續和監管的嚴格,這種優勢難再保持。
布局零售市場
一些外資藥企已經開始嘗試收購OTC藥品公司以及保健品公司,更大的意義在于零售渠道的準備。無論是線下藥房還是醫藥電商,未來一旦醫院發生根本性變革,處方流出醫院,零售渠道的提前布局將決定競爭優勢。
此外,布局零售端可能在短期內化解藥占比影響,醫院可能會慢慢分流出一些處方,首當其沖的是目前用藥量最大的抗生素,其次是一些治療風險不大、相對常規的慢性病用藥。因此,能夠替代抗生素的中成藥,以及風險不高的慢性病用藥最有可能首先在零售端獲得機會,在這兩個領域有產品和渠道布局的外資藥企將先于對手獲得零售端的競爭優勢。
涉足中藥和基層
第二個機會是中藥。外資藥企鮮有涉足中成藥領域,一方面產品經驗不足,另一方面其最高戰略決策仍然在國外總部,中藥是這些決策者很難理解的市場,過去也很少評估進入這一市場的風險。隨著專利藥優勢越來越弱,而中藥在某些方面仍能獲得政策支持,結合外資藥企在??扑幤罚绕涫悄[瘤類藥物上的優勢,進入中藥領域存在很大機會。
由于疾病的早發和高發,腫瘤和抗免疫藥品已經成為繼抗生素之后醫院的第二大用藥。中藥在免疫領域和配合腫瘤治療領域有很大的意義,如果外資藥企能夠結合中藥與自身藥品的優勢,通過整體治療方案銷售藥品,在能夠保證藥效的情況下,將有可能構造新的產品銷售模式。
第三個機會是進入基層。一方面,進入基藥目錄避免了灰色收入造成的藥品選擇上的問題,但是基藥價格低,主要靠量推動,在保證產品質量、不盲目削減生產成本的前提下,利潤不會太高。另一方面,基藥量大,對于增加收入仍有幫助。而且政策逐漸放開基層使用一部分非基藥,一旦渠道建立,未來抓住這部分非基藥也是一塊增長的機會。
不過,外資藥企目前的渠道模式只適合大醫院,基層布局完全沒有經驗。醫藥代表的高額傭金模式也不能復制到基層。外資藥企想要進入這一領域,將不得不尋找新的合作點和渠道機會,完全顛覆過去走大醫院??漆t生的銷售策略,這將會是最大的難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