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靶點競爭加劇
藥物發現和開發競爭激烈且具風險,因此選擇正確的靶點尤其重要。研究人員需要權衡一個靶點的有效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正在開發同樣靶點藥物的其它公司的數量,這些藥物有多少在臨床試驗階段,以及潛在的患者分層。權衡這些因素是一個挑戰,卻可能增加成功開發出首創新藥(first-in-class)和同類最優藥物(best-in-class)的機會。
2013年,Agarwal等研究當時制藥行業在研藥物的靶點情況(Nat. Rev. Drug Discov. 12,575~576;2013)發現,盡管在已證實臨床成功的靶點上競爭激烈,但仍然有大量的創新靶點競爭程度很低,特別是那些處在臨床前研究階段的靶點。那么,時至2016年,靶點的競爭情況又如何呢?
合作項目占比增多
為了確保原始研究具有最大的可比性,我們僅選取了那些與人蛋白靶點相關的選擇性藥物(即作用機制僅與單一靶點有關)。我們的分析總共包括了661個靶點。與以前的研究相同,我們也將這些靶點分成兩類:285個已證實靶點(靶點相關藥物已經上市、獲批或者被推薦批準),以及376個創新靶點(正在積極開發的靶點相關藥物還未有上市、獲批或者被推薦批準的)。
圖1a展示了2016年被評估的靶點情況。對比2013年,有42%的靶點僅有一家公司在開發,26%的靶點有5家甚至更多的公司在開發。現在,這兩個比例分別變成了26%和36%,說明競爭程度正顯著增加。
總體競爭水平PK
過去三年里,已證實靶點的競爭水平幾乎沒有變化。目前,58%的已證實靶點有5家及以上公司在研究,12%的這類靶點僅有一家公司在開發(圖1b)。而2013年,這兩個比例分別是64%和12%。這說明已證實靶點的競爭水平已經達到一個穩定點,在這方面做更多努力與已上市產品競爭,并不會對在研產品的計劃帶來多少影響。
預計未來,已證實靶點的持續高競爭水平將導致創新靶點的競爭加劇,各家公司均試圖尋找某些細分市場和專利和布局空間。圖1c顯示情況的確如此,創新靶點上,僅有一家公司開發的占比從2013年的54%下降到2016年的36%,而5家及以上公司開發的占比則從13%上漲至20%。
隨著臨床開發階段的深入,創新靶點的競爭隨之增加。臨床前階段相對競爭較少(>70%的靶點只有一家公司開發),到Ⅲ期臨床階段則競爭程度最高(<30%的靶點只有一家公司開發,大約40%有5家及以上公司在開發)。
不同階段競爭程度PK
圖2a表明,創新靶點在不同臨床階段的競爭程度類似。另外,在同一個臨床階段,只有極少的靶點有5家及以上的公司同時開發。事實上,對于大多數的臨床階段,約有70%的創新靶點只有一家公司在某個特定的臨床階段進行藥物開發。看上去Ⅰ期和Ⅱ期階段的競爭最激烈,有4家和5家公司同時開發的情況絕大多數發生在這兩個階段。
我們還觀察了已證實靶點在各個臨床階段的競爭,可以發現,在所有臨床階段上,都呈現出穩定和相對激烈的競爭態勢(圖2b)。
與之前Agarwal等人的研究相同,這里的分析也取決于所使用數據庫的信息和使用標準。本文所評估的總靶點比之前Agarwal等人的研究要少,特別是創新靶點(以前的文章分析了1027個靶點,其中包括247個已證實靶點和712個創新靶點)。這可能反映出最近幾年大公司對在研產品線進行精簡和/或降低風險的努力,研發一個完全未被探索過的靶點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來獲得對其機制、安全性和成藥性的基本了解。靶點數量的區別可也可能是由于數據源和分類的差異。例如,本次研究排除了具有一個以上靶點的藥物的項目,如腫瘤藥中的多激酶抑制劑。
總結<<<
這項分析表明,過去三年里,創新靶點的競爭程度已經大大增加,而已證實靶點的競爭仍然激烈。這種更大的競爭可能反映為,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預算壓力,在創新靶點上可更大程度地規避風險和/或增加行業內的合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