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納米RNA抗癌藥物,多靶點擊毀癌中之王
一種新型納米顆粒能選擇性地向腫瘤組織投遞遺傳物質,對周圍健康組織沒有副作用。
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一個已知的癌基因(oncogene,促進癌癥發展)和一個抑癌microRNA的表達之間存在負相關性,共同影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因此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納米顆粒,選擇性地向腫瘤組織投遞遺傳物質,對周圍健康組織沒有副作用。
這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由生理學和藥理學系主任Ronit Satchi-Fainaro教授領導,由多學科實驗室的Hadas Gibori等人共同參與。
潛在機理
胰腺癌是最具侵襲性的癌癥之一,絕大多數患者活不過一年。“盡管現代醫學已有所發展,但對胰腺癌患者來說,75%在確診后12個月內就會死亡,其中大多數只有短短幾個月可活,”Satchi-Fainaro教授說。“但是,仍然存在大約7%的確診者能繼續存活5年以上。我們試圖在這些幸存者身上尋找他們與普通患者的區別,戰勝這種最具侵襲性的疾病,他們身上一定藏著潛在的治療策略。”
研究人員檢查了胰腺癌細胞,發現腫瘤抑制劑miR-34a和癌基因PLK1之間具負相關。如果胰腺癌小鼠模型的miR-34a水平低,則癌基因PLK1水平就高,反之亦然。研究小組猜測人類胰腺癌可能也存在這種特點。
于是,他們對胰腺癌患者樣本也進行了RNA圖譜分析,結果揭示了與胰腺癌小鼠模型一樣的基因模式。
藥物研發
“我們設計了一個納米載體,運送兩個乘客:(1)miR-34a,可降低數百個癌基因;(2)PLK1小干擾RNA(siRNA),可沉默一個基因,”Satchi-Fainaro教授說。“納米顆粒將這些藥物直接送達腫瘤部位,改變癌細胞的分子特征,使它們休眠或完全被清除。”
“納米顆粒像出租車一樣裝載兩個重要乘客,”Satchi-Fainaro教授補充道。“雞尾酒治療藥物們通常不能同時到達腫瘤。但我們的‘出租車’可以把乘客和自己一起帶到腫瘤組織。在它停下來后,胰腺癌的一種酶會自動降解這些載體,釋放內部藥物。”
為了驗證整個系統的效果,科學家們將納米顆粒注射到胰腺癌小鼠體內,結果小鼠的生存時間顯著延長。
“這種療法考慮到了整個遺傳模式,在單基因治療效率有限的情況下,胰腺癌等其他癌癥的治療可借鑒這種新的策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