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咨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medicilon.com.cn
業務咨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咨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29日上午,2024首屆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BA-China中國年會主題二“核酸藥物的工藝開發”現場邀請到了多位行業大咖到場,圍繞核酸藥物的研發、工藝、生產等方面展開分享及解讀,討論如何加強核酸藥物的產業化推進,以期提高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推動核酸藥物的可持續發展和更廣泛的應用。
論壇開始,策劃人美迪西藥學研究事業部副總裁李文捷博士代表美迪西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李文捷博士表示:作為精準醫療的有效手段之一,核酸藥物極大拓寬了創新藥物的可選擇靶點范圍,使得過去不可成藥的靶點變為可能。近年來,隨著化學修飾,核酸遞送及生產技術的不斷成熟,RNA藥物發展顯著提速,全球范圍內核酸藥物和疫苗創新與產業化取得了長足發展。本次論壇聚焦于核酸藥物研發、生產、質控的關鍵核心問題,如核酸藥物的工藝壁壘、作用機制、遞送問題等,共同交流全球研發進展,共同探索創新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核酸藥物的研發效能;以期共同推進核酸藥物的創新發展!
佑嘉生物聯合創始人/CTO趙成江博士帶來了“小核酸藥物開發挑戰與機遇”。小核酸藥物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也曾因穩定性、安全性等問題一度被各大藥廠停止開發。近年來隨著相關技術的突破和相關藥物的成功獲批上市逐漸引起關注,行業發展開始加速。不同于小分子與抗體藥物受靶點成藥性限制,核酸藥物可以選擇性地對不可成藥的人類和病毒基因組進行藥物治療,以抑制基因表達、改變mRNA剪接、靶向參與轉錄和表觀遺傳調控的非編碼 RNA、上調目標基因以及編輯基因組等,有望成為繼小分子化藥以及抗體藥物后的第三大類藥物。
美迪西新藥注冊部總監/制劑部高級主任王丹博士深度闡述了“小核酸遞送系統的研究思路”。小核酸藥物從基礎研究到成藥有著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其特異的一些優勢。但仍然會面對多種研發挑戰。對此,王丹博士分享了核酸藥物的給藥策略和小核酸藥物的遞送系統。通過化學修飾、生物偶聯技術和納米載體技術及其他載藥等方式來改善核酸藥物的穩定性和免疫原性外等,獲得高效安全的體內遞送系統,提升核酸藥物體內外穩定性和特定組織、細胞內的翻譯效率等。在目前比較主流的核酸療法遞送技術中,王丹博士詳細解析了脂質類納米粒(LNPs) 。從LNPs的處方組成、LNPs的制備方式、LNPs的制備工藝、LNPs的表征等方面全面介紹LNPs技術在核酸藥物中的應用,對核酸藥物的安全遞送及細胞內的快速釋放和高效表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LNPs在醫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在未來為人類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多貢獻。
健新原力RNA卓越中心負責人方子輝博士帶來前沿分享“RNA技術與先進療法的跨界融合”。隨著全球第一款CRISPR/Cas9產品和第一款TIL產品上市,加上全球首款自復制RNA新冠疫苗獲批上市,標志著先進療法已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方博士通過介紹CAR-T療法和mRNA癌癥疫苗強強聯合挑戰實體瘤,來探索mRNA腫瘤治療的跨界融合是否能破繭成蝶?同時介紹了健新原力的電轉工藝平臺。電轉擁有獨特的優勢,細胞膜可直接被合適的刺激滲透形成瞬時的電穿孔,這有利DNA/RNA或蛋白質等物種在短時間內大量進入細胞從而完成載體遞送。電轉染因兼具高效性和安全性在非病毒載體轉染中極具前景,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
仁景生物VP張衛國博士講述了“HPV相關腫瘤和疾病治療性RNA疫苗進展”。張博士介紹了HPV相關腫瘤和HPV治療性疫苗的研發策略。然后分享了仁景生物的最新研發成果,其研發的HPV相關腫瘤和癌前病變mRNA治療性疫苗RG002近日進入臨床開發。通過多抗原聯合和整合抗原呈遞的促進元件等設計方案,可誘導強大的細胞免疫和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等多種免疫應答及其協同效應,既實現了優異的免疫學和抗腫瘤效果,又大幅拓展了潛在的適應癥人群。
美迪西工藝分析部主任,分析測試中心主任/負責人杜建博士解讀了“小核酸藥物開發過程中質量學研究注意事項”,分享了在小核酸藥物研究中對質量與雜質限度的制定思路與參考標準,并從分析的視角,配合案例,講解了在實際研究中針對開發難點如何“見招拆招”。
自2016年起,每年至少有一款核酸藥物獲批上市,其研究和應用日漸成熟。但直至目前,尚未推出針對小核酸藥物質量研究的專項法規。在研究中,除參考小分子化藥的研究思路開展常規項目研究外,還應根據合成核酸的制備工藝,結構和理化特性等增加一些特定的考察項目,并隨著藥物研發的進程,分析技術的發展,產品質量數據的積累,以及生產工藝的方法和成熟,對質量標準進行相應修訂。
小核酸藥物分析中還有一項重點——雜質分析方法的開發。大部分新雜質或未知雜質來源于合成,化學結構與性質很可能與目標化合物相似,容易造成分離的困難,針對如雜質的生成和分類、保留弱、不出峰、峰形差等問題,分享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最后,杜博士介紹了美迪西分析測試中心的平臺能力,通過應用離子對反相色譜法(IP-RP-HPLC method)完成的雜質分離案例,充分展示了團隊在藥物分析中的豐富經驗與專業實力。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行業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只有不斷變通革新,才能通達久遠。核酸藥物是全球研發的熱門領域之一,已經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制藥賽道。近年來,隨著化學修飾、遞送系統、生產技術等的不斷成熟和迭代更新,核酸藥物發展顯著提速,多款核酸產品陸續上市,臨床優勢與市場價值日漸凸顯。核酸藥物適用的靶點豐富、特異性強,能從源頭對疾病進行干預,憑借其在傳染性疾病,腫瘤治療,罕見病等方面表現出的巨大開發潛力而獲得廣闊的市場前景。
美迪西核酸藥物研發平臺是集成了藥物發現、生產和臨床前研究的一體化綜合性平臺。基于嚴謹的科學態度、開放的技術平臺和先進的儀器設備,我們可以滿足行業對于前沿創新核酸藥物的研發需求,承接醫藥公司及科研單位的核酸藥物發現、篩選及臨床前研究服務。
核酸藥物合成&修飾:
美迪西核苷酸藥物化學合成平臺可以提供單體合成、修飾;寡核苷酸合成;遞送系統合成以及寡核苷酸偶聯物的合成。已經建成的siRNA庫,不僅有豐富的單體庫存,而且擁有龐大的單體合成砌塊庫,可以快速完成各類修飾單體的合成。美迪西擁有專業的小核酸藥物的研發團隊可以提供高效快捷地研發服務;已有多個siRNA藥物FTE項目完成和進行中。
核酸藥物CMC研究
在寡核苷酸藥物開發過程中,藥學方面的挑戰主要是寡核苷酸大規模生產能力和分析與質控能力要求高,大規模生產對單體原料、設備、合成工藝及純化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制劑方面的挑戰在于制備LNP(GalNac技術的小核酸除外)的難度高;分析方面挑戰在于寡核苷酸的有關物質與活性成分本身的結構相似性大,質量研究與控制需要多原理不同手段的分析方法進行,除了一般注射劑研究外還要進行LNP的包封率測定等。美迪西在siRNA等寡核苷酸藥物方面的CMC服務項目已啟動。
核酸藥物藥效學評價
在寡核苷酸藥物開發過程中,藥效學方面的挑戰包括:靶向不足導致靶部位的寡核苷酸藥物濃度低導致給藥劑量不斷增高;寡核苷酸藥物與非靶 RNA 結合引發的脫靶毒性等。美迪西在核酸藥物藥效學評價方面經驗豐富,提供不同用藥途徑的比較(如靜脈注射,瘤內局部注射)、體內藥效與靶標mRNA/蛋白質降解(PD)和寡核苷酸藥物的系統暴露量(PK)的相關性分析等等。
核酸藥物藥代動力學研究
在寡核苷酸藥物開發過程中,藥代動力學PK方面的挑戰也是此類藥物較大的難題。未經修飾的寡核苷酸類藥物成藥性不佳、PK特性差、穩定性差、容易被核酸酶降解、分布特性差、和靶標的結合力不佳、生物分析方法開發難度大等。美迪西藥代動力學團隊具備完善的寡核苷酸生物分析平臺、肝臟活體穿刺、肌肉活檢和鞘內注射平臺用于PK和PK/PD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