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CFDA再次“加班”發布《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稱《征求意見稿》)。引人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明確了評價對象和時限,即對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的國家基藥目錄(2012年版)中化藥仿制藥口服固體制劑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屆時凡未通過的注銷藥品批文。對2007年前批準上市的其他仿制藥和2007年后上市的仿制藥,首家品種通過評價后,其他企業的同品種在3年內仍未通過的也注銷藥品批文。
“現在情況很緊迫,預計仿制藥市場的格局將重新劃分。”人福醫藥集團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許勇告訴過記者,這對提升我國制藥行業整體水平,促進醫藥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滿足公眾用藥需求,都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應創新增長方式,開辟和抓住仿制藥市場的新機遇。
做BE是時間問題
最近,關于仿制藥的政策暖風可以說應接不暇。
廣東某制藥企業首席科學家左聯博士告訴記者:“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已引起廣泛熱議,其中包括仿制藥的定義、評價方法、后續配套政策等內容,說明業界已認同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的相關要求,很多藥企已全面啟動。”
既然已劃定時間表,那么該采取怎樣的評價辦法?文件表明,主管部門更鼓勵采用體內生物等效性試驗(下稱“BE”)的方法進行評價,同時允許采取體外溶出度試驗的方法進行評價。即便采用后者進行評價,以后還應采取BE的方法進行后續評價。
于是問題就來了,后續評價尚無細則,況且目前臨床基地數量有限。北京某藥企研發負責人也很著急,“目前我國BE資源有限。我擔心消化不良。”
與之相呼應的是,近日發布的《關于藥品注冊審評審批若干政策的公告》明定自2015年12月1日起,仿制藥BE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左聯分析道:“BE改為備案制將更加科學。藥物研發人員可根據BE的結果對處方工藝加以調整,以便保持和原研產品質量和療效的一致性。但目前國內認證臨床基地數量不足,將會大大影響生物等效和藥代動力學試驗研究的順利實施;CFDA對臨床機構的GCP和GLP高要求也使臨床醫院不做或少做BE\PK研究,尤其是目前集中對臨床基地開展嚴格核查后,醫院臨床基地要么不愿承擔BE\PK的研究,要么高開報價,這將會為藥企的研發帶來阻礙。”她呼吁進一步向社會放開BE和PK的臨床試驗。
當然,3年時間內若企業紛紛提交補充申請,這又將是一大現實考驗。
找參比制劑很棘手
采訪中,業界討論最多的仍是參比制劑的遴選。《征求意見稿》規定,企業自行選擇的參比制劑需報CFDA備案;CFDA在規定期限內未提出異議的,企業即可開展相關研究工作。行業協會可組織同品種企業提出意見,報CFDA審核后發布。凡CFDA發布的參比制劑品種,企業原則上應在該目錄中選擇參比制劑。
左聯頗有感觸地說:“目前參比制劑目錄尚未出臺,如何遴選是橫在眼前最棘手的事情。”她認為,“這是一致性評價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對于已沒有原研的老藥,可將國內已上市的所有同品種做全面的對比研究,評估出最好的國產品作為參比制劑。不過,對變更劑型、酸堿根等品種,由于沒有參比制劑,至今均難以進一步推進,但是否全部要靠臨床試驗驗證有效性?其實,國家對已上市產品均有大量的評價性抽驗數據,這些數據可公開并加以充分利用。”
主管部門表態,將分期分批公布經審核確定的參比制劑目錄。現在業內擔心的是,萬一自己選的參比制劑不在目錄里該怎么辦?
前述企業高管坦言:“同品種有多家的,參比制劑應該一致,否則不能達到目的。因為原研的溶出度是根據藥物性質和治療效果設計的,仿制藥如果不與其比較就沒有意義了。BE是更高層次的一致性,因為影響因素更多,比如API的各種理化性質、雜質情況、制劑工藝過程、輔料等等。除了因劑型、規格問題導致的無參比制劑可用外,對參比制劑本身的復雜定義也可能給企業帶來困擾。”
當然,這是以秉承不懷疑原研藥質量和療效為基礎的。為應對原研藥參比制劑難以購買的現實,文件表態企業自行購買尚未在國內上市的參比制劑,批準一次性進口供一致性評價研究使用。看來,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政策配套需協同
這是一場提升藥品內在品質的硬仗,既是推動全面質量提升、重構新的藥品生態的精準戰術行動,也是破除利益藩籬促進深化改革,保障產業發展持續健康的戰略安排。除了具體行動目標外,在市場準入方面首次寫進文件。
記者注意到,凡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企業可在藥品說明書、標簽中予以標識;企業可申報作為該品種的上市許可持有人,委托其他生產企業生產,并承擔上市后的相關法律責任。對此,醫保支付方面將予以適當支持。醫療機構優先采購并在臨床中優先選用。同一品種達到3家以上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在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評價的品種。
業界猜測,這是否傳遞出一種信號,部委間鼓勵質量升級更有想象空間。CFDA重拳出擊從側面也反映這支醫改溫度計背后,國內提升藥品療效的真實體溫。“未來傾斜性配套政策的落實還需等相關部門出臺配套措施,這直接關系到該政策的效果。”許勇說,企業要做大做強不能靠保護落后實現,產業升級是大勢。
需要注意的是,國內生產企業已在歐盟、美國獲準上市的仿制藥,可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前述專家說:“長期從事國際化制劑開拓的藥企將在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情況下,迎來利好。CFDA從清理審批庫存、強化一致性評價入手,在醫藥行業的上游研發端試圖做正本清源的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