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制劑技術平臺
1. 先導化合物的早期成藥性評價技術
(1)理化性質測定:pKa、LogP、溶解度、吸濕性和增溶性研究技術。
(2)Caco-2細胞和Calu-3 細胞通透性測定技術。
(3)大鼠消化道吸收部位特異性及其機制研究技術。
(4)影響ADME的劑型因素與生物因素評價技術。
(5)化合物的影響因素試驗(高溫、高濕、強光)評價技術。
(6)化合物與藥用輔料的相容性研究、處方設計與優化技術。
(7)制劑質量標準的研究技術。
2. 納米藥物、納米成像探針與分子靶向治療技術平臺
(1)功能性納米靶向制劑的制備與體內外評價技術:納米粒、脂質體、亞微乳劑、動脈栓塞微球等。
(2)生物利用度改善為目的的納米技術:新輔料納米藥物制劑、難溶性藥物納米結晶、膠束增溶技術。
(3)生物可降解嵌段共聚物合成及靶向性修飾技術。
(4)納米近紅外熒光探針合成、超順磁性鐵氧化物納米粒合成技術。
(5)納米藥物、納米探針的細胞效應研究與成像評價技術。
(6)抗癌細胞單克隆抗體的構建和應用技術。
(7)分子靶向治療系統的構建與體內外評價技術。
4. 口服緩釋、控釋制劑的研究與開發技術
(1)膜控型緩控釋給藥系統:水分散體包衣緩釋片劑與微丸,擠出-滾圓-氣流包衣緩釋微粒技術,激光打孔滲透泵控釋技術。
(2)骨架型緩釋技術:親水凝膠型和溶蝕性骨架片劑與微丸。
(3)口服緩控釋制劑的體內外相關性試驗研究。
5. 口腔黏膜吸收與肺部吸收干粉吸入劑研究技術
(1)口腔黏膜吸收速釋制劑的制備與評價技術:口腔分散片、速溶膜劑。
(2)干粉吸入劑的制備與體內外評價技術。
6. 中藥新劑型與新技術
(1)口服固體制劑的掩蓋不良嗅味技術。
(2)改善中藥顆粒的吸濕性技術。
(3)注射劑與凍干粉針劑的制備技術。
(4)顆粒劑、微丸和緩控釋片劑的制備與評價技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