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公司與大型藥企合作成未來趨勢
大型藥企愈發依賴“授權許可”交易,2014年平均支付費用創9年來新高“生物技術公司受投資者追捧催生了IPO熱潮,當其能夠確保獲得資金,又不必拱手讓出一部分未來的銷售收入和利潤時,就不太愿意接受大型藥企提供的并不豐厚的前期費用”
近年來,生物技術公司與大型藥企在藥物開發領域紛紛建立了合作關系,前者從后者那里獲取的相關費用也創下了9年來的新高。這是藥物開發領域那些最熱門的新藥價值不斷飆升的一個新標志。
為了填補日漸枯竭的藥物研發線,大型藥企越來越依賴于“授權許可”交易行動。通過這類交易,其向生物技術公司支付前期費用,以幫助開發新藥,一旦藥物開發成功,則繼續支付后續里程金。而作為回報,在藥物上市銷售之后,其將分享收益。
在外界看來,這種做法是大型藥企降低成本與風險的一種獲取新藥的方式,其不必投資于自己的研發實驗室,甚至干脆巨資收購生物技術公司。不過,在那些前景最為看好的分子化合物上的許可交易,生物技術公司正在索取更高的前期費用。
生物新貴“不差錢”
以往,小型生物技術公司一直熱衷于以較低的倍率達成授權許可交易,因為其需要得到現金,為研究實驗室提供資金,而大型藥企也為其提供了卓越的分銷和營銷能力。
不過,投資者對生物技術公司的追捧催生了IPO熱潮,讓其更加容易獲得資金。這也意味著,當小型生物技術公司能夠確保獲得資金,又不必拱手讓出一部分未來的銷售收入和利潤時,其不太愿意接受大型藥企提供的并不豐厚的前期費用。
雖然投資者近來由于對飆升的估值感到不安,其積極高漲的情緒有所抑制。但過去5年來,紐約證券交易所Arca生物技術指數上漲已經超過了200%。
根據美富律師事務所匯編的研究數據,2014年,大型藥企在合作開發那些處于后期臨床試驗階段的新藥上,平均支付了1億多美元的前期費用,比2013年平均支付的4620萬美元翻了一番多。</p><p> 而對于處在各個臨床開發階段的新藥,大型藥企在2014年平均支付的前期費用為5870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73%,這創下了美富律師事務所自2006年開始收集這一數據的新高。
2014年,規模最大的一筆許可交易行動是新基醫藥(Celgene)向愛爾蘭私人控股的生物技術企業Nogra制藥公司支付了7.1億美元的前期費用,以合作開發后者用來治療克羅恩病(一種腸道疾病)的藥物。其還承諾為該藥繼續提供8.15億美元的里程金,目前,Nogra制藥公司剛剛完成了中期臨床試驗。
大藥企愛“大賭注”
2015年第一季度,隨著一連串規模較大的授權許可交易行動的上演,這一領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不過,美富律師事務所律師斯蒂芬·陶(StephenThau)表示,有跡象顯示,大型藥企正在逐漸轉向那些療效還未得到充分證實的治療藥物,這些藥物尚未進行人體試驗,或者還處于早期試驗階段。
與許可交易那些療效已經得到充分證實的治療藥物相比,大型藥企向生物技術公司付出大筆前期費用以合作開發那些仍然處于早期階段的研發資產,將會面臨更大的風險。但這種做法可以讓其得到更大的價值,與此同時牢牢掌控新的技術,在與競爭對手的角逐中領先一步。
今年3月,默克雪蘭諾(MerckSerono)支付1.15億美元的前期費用,與美國Intrexon公司合作研究CAR-T細胞療法開發抗癌藥,且承諾今后再支付8.26億美元的里程金。安進公司(Amgen)則向Kite制藥支付了6000萬美元的前期費用,獲得了一只類似的藥物。目前,這兩只藥物還沒有進行人體試驗。
陶表示,大型藥企選擇授權許可交易而非直接收購生物技術公司的原因在于,其希望填補自己在產品研發線上存在的具體差距。也許大型藥企并不想要得到生物技術公司所能提供的所有東西,而只是希望獲得某一個具體的計劃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