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咨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medicilon.com.cn
業務咨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咨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種進行性且不可逆的腦部疾病,它會影響患者的記憶、思維和語言技能,且隨著病情進展,AD患者可能逐漸失去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
AD患者大腦的主要病理改變包括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神經原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突觸丟失以及膽堿能神經元的凋亡。當前,AD治療目標仍以改善臨床癥狀為主,常用的藥物包括:膽堿酯酶抑制劑,如多奈哌齊(Donepezil)、加蘭他敏(Galantamine)等;以及NMDA受體抑制劑,如美金剛(Memantine)。
AD的病理機制尚不明確,目前主流的假說包括:Aβ蛋白在神經細胞外異常沉積形成SP;Tau蛋白異常磷酸化形成NFTs;Aβ激活膠質細胞產生炎癥反應,導致神經元損傷和丟失。因此,新AD藥物的研發主要著眼于減少Aβ蛋白的沉積和Tau蛋白的異常磷酸化,抑制大腦中的炎癥反應,以及減少神經元損傷。
在臨床前研究中,是否選擇了合適的動物模型會直接影響臨床前藥物研究結果。一個理想的AD模型應具備記憶和認知功能障礙,以及相關的病理特征,如SP、NFTs、神經元丟失,和中樞膽堿能系統功能受損。由于AD的發病機制復雜,當前的動物模型只能模仿其某些特征。因此,需要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動物模型。
? 轉基因型:在動物中過度表達如淀粉前體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和早老素(Presenilin, PS)等突變基因,導致Aβ沉積、Tau蛋白異常磷酸化以及認知退化等病理特征。常見的模型包括APP/PS1小鼠、FAD4T小鼠和5×FAD小鼠,它們的疾病過程不同,但均表現出認知退化和Aβ沉積。
APP Processing[1]
Tau Phosphorylation[1]
? 衰老型:如SAMP8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
? 誘導動物模型:通過不同的建模劑誘導,如東莨菪堿誘導模型、Aβ蛋白注射模型、鋁中毒模型等。無論采用何種動物模型,主要的評估指標包括認知行為測試和分子細胞學測試。
美迪西藥效平臺擁有豐富的AD項目經驗。我們根據供試品作用機制選擇合適的動物模型;運用經典的Morris水迷宮測試,并結合先進的CognitionWall測試,進而更詳細地分析與認知和記憶相關的行為變化;此外,通過病理和分子細胞學測試結果的綜合評估,全面評價抗AD藥物的臨床前療效。
點擊此處查看更多:美迪西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模型
[1]Jürgen G?tz, Lars M Ittner.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frontotemporal dementia.Review Nat Rev Neurosci. 2008 Jul;9(7):532-44. doi: 10.1038/nrn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