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比制劑不匹配可借道二次開發
“無論是從社會背景還是臨床背景來看,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提升藥品質量都是毋庸置疑的。”在4月召開的某醫藥論壇上,南京某藥企董事長將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形容為一場戰爭,“但開戰前應該進行充分的調研評估,臨床資源、參比制劑等糧草彈藥是否充足?現實條件是否提供了2018年底前完成基本藥物口服制劑一致性評價任務的可能性?等等?!?
不少業內人士反映,如何合理合法地獲得參比制劑以及BE試驗臨床資源稀缺是目前企業面臨的最大障礙。一位熟悉原料藥進出口貿易的專業人士表示,用于研究目的或者預實驗的小劑量參比制劑可以通過相關代理商的渠道進口,但獲得一致性評價使用的參比制劑仍需耐心等待國家總局進口藥品批件等公文下發。
據了解,企業在開展一致性評價工作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障礙,仿制藥與原研藥劑型規格不一致、原研藥不同批次的穩定性差異等引起了熱議。
參比制劑不匹配有解
由于搶仿、專利等原因,很多藥企在研發仿制藥時對原研藥的酸根、堿基、劑型、規格等方面進行了變更,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無疑在一致性評價的背景下被放大,而當前CFDA發布的相關指導原則中并未提到針對改劑型、改規格的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的實施細則。
“比如國外原研藥廠是左氧氟沙星,中國仿制藥企業改成了鹽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此外,全球普遍使用的左氧氟沙星規格是500mg和750mg,此次要求一致性評價的規格中出現了200mg,與臨床實際使用的規格也不一致?!焙D夏乘幤蠖麻L表示,這類更改了劑型、規格的仿制藥使得企業無從下手。
“國產仿制藥規格是100mg,原研藥規格是300mg,怎么比?取原研藥1/3或者用3份仿制藥都不合適。”合肥某藥企董事長表示,他們采取的解決辦法是更改制劑規格,即制劑的二次開發,“我們首先根據搜集的原研藥相關信息和資料重新設計出300mg規格的處方,確認仿制藥與原研產品達到一致后再遞減到100mg?!?br />
在前述南京某藥企董事長看來,企業較為務實的做法是不管通過體外溶出試驗還是體內生物等效性試驗,即使仿制藥與原研藥劑型、規格存在不同,只要提供科學的數據證明兩者能夠在臨床上等效即可。
直面原藥批次穩定性挑戰
事實上,有些原研藥已上市銷售多年,現在的生產工藝對比當年注冊時已有較大改變;目前出臺的規定要求對比原研藥的三個批次,而有些原研藥廠一年只生產一個批次。
甚至有部分企業在內部檢驗時發現,三個批次的原研產品也存在體外溶出不一致的現象。如果要保證原研藥質量的穩定性,一次性進口參比制劑顯然無法滿足需求,但多批次進口參比制劑不僅為制度法規帶來挑戰,也造成了企業資金等成本上的壓力。如何解決這類層出不窮的現實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根據API、規格的不同,變異系數也會發生變化,如果考慮到這一因素,我們BE試驗做24例還不夠,可能要做到72例?!鼻笆龊D夏乘幤蠖麻L表示,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購買技術,同時也和國內的科研單位以及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攜手推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一致性評價也正在為海歸團隊帶來發展機遇,高端人才的回歸可以幫助本土企業撐起這片市場?!?br />
不少專家建議,藥企在積極向上層傳達目前遇到的問題時,應少一點抱怨,多提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捌髽I的當務之急不是考慮要不要做,而是如何做。一致性評價只是手段,讓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高質量的仿制藥才是終極目標?!?br />

分享到: